剛剛送走一批畢業生的高校,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畢業生求職輪回。周而復始,幾乎是不可避免地,我們又聽到了大學生求職困難的種種新聞,也幾乎是不可避免地,我們又聽到了各種專家學者和媒體的“大學生太多了”,并歸咎于當初的擴招之類的論調。
不久前,一條中國大學生數量全球第一的新聞似乎更加深了人們的這種認識。但是,中國的大學生真的太多了嗎?
到2018年為止,中國在校的大學生數量達到2300萬,絕對人數全球第一,但是別忘了我們的總人口也是全球第一,按照每萬人大學生數量的標準來看,美國為520人,加拿大為580人,韓國為571人,而中國僅為120人。
很明顯,中國和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還相去甚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國要完成現代化進程,希望仍只能寄托在大學生身上。中國的大學生數量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對于擴招,我們的態度應該是讓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盡管受條件限制,目前的教育質量會受到影響,但可以通過不斷改善教學質量來提高。
那么,為什么現階段會出現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呢?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大學生固然出現了素質下降的問題,但更多的是經濟的問題所致,例如本該成為就業主要力量的私營企業受到太多限制而沒有發展起來;例如現行分配制度和體系導致大部分利潤集中在少數壟斷部門,而大部分企業無力雇用更多員工;例如金融業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先天缺陷導致的科技創新和創業活動始終處于不活躍狀態等。
簡言之,不是大學生的問題,而是經濟發展結構問題。專家學者和媒體的板子不應打在擴招政策的身上。我們要有敢于面對問題和自省的勇氣。